本文著录格式:周序洋,彭静.后博物馆思维下的博物馆无障碍建设研究[J].东南文化,2025,(03):151-155.
成果简介: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承担研究、收藏、保护和展示功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是对“以人为本”的具象化,博物馆无障碍建设的提出契合了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求。后博物馆思维下的博物馆无障碍建设具有空间无障碍可达性、信息无障碍传达、服务无障碍等特征。基于此,后博物馆思维下的博物馆无障碍建设应秉承包容性、可及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内部空间系统设计、突出展览信息识别引导、赋能公众化服务与社教活动,最大程度消除物理、交流及信息障碍,致力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无障碍思维旨在促使无障碍建设能够从单纯的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转变为兼具人权保障与个人自由的复合型活动,赋予其丰富的可及性与包容性。其基本含义在于空间无障碍的可达,侧重内部空间系统设计;信息无障碍的传达,突出展览信息识别引导;服务无障碍的人文情怀,赋能公众化服务于社会教育活动。
本文通过对后博物馆思维下的博物馆无障碍建设重视对信息的多元解读,利用空间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服务无障碍,推动现代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提质增效。其中,后博物馆无障碍具备更明确指向,即突破传统物理包容、信息可及的二元叙事,将无障碍理念嵌入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对于现代博物馆发展而言,其还应秉承包容性、可及性、社会化等基本原则,并将这些原则作为反映博物馆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后博物馆思维下的无障碍建设语境中,博物馆应推动机制和功用上的转化,融合理念、服务、科技等内容,实现博物馆无障碍建设的全方位、可持续的目标。同时,博物馆也应力求消除社会对特殊群体的隐性偏见,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权力的均等化发展,努力让文物、展览、服务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并使博物馆无障碍建设完成从空间改造到服务覆盖的转变。

本期封面

期刊介绍:
《东南文化》杂志于1985年创刊,现为中文双月刊。该刊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南京博物院主办,并由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编辑部编辑出版。它是我国社会科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同时也是一份重要的考古类期刊。该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此外,它还被评为统计源核心期刊和SCD目录期刊,并曾连续三届荣获“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被评为首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东南文化》期刊以文博、考古、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相关从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其办刊宗旨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创办以来,本刊始终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及时关注重大课题的研究,利用刊物优势,发挥平台作用,发表了大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有效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东南文化》主要征集研究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学、民俗学、文物研究、遗产保护理论等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尤其欢迎有关遗产保护和相关学科探索的理论文章。期刊设有丰富的栏目,以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文博和文化遗产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包括:东南论坛、遗产保护理论、考古探索、地域文明、博物馆新论、专题研究、学术动态、十竹斋艺谭、学人访谈、清溪新语、域外广角、文物研究。
投稿方式(邮箱):目前,投稿主要通过电子邮件dnwh@chinajournal.net.cn(本刊唯一投稿途径)进行。
微信公众号:东南文化
作者简介:
周序洋: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管理(无障碍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十三五”无障碍市县村镇创建实地抽查专家组长;参编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出版专著《无障碍设施设计施工及验收》。近三年完成科研项目:开展数字经济视域下苏州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写江苏省《交通无障碍通用技术规范》DB32/T 5037-2025,参与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无障碍督导工作研究;开展玄武湖无障碍花园建设咨询指导等。参与组织《无障碍管理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文/周序洋 刘芝余 审核/张伟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