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2024年成果推介(五):融合教育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

发布者:张伟锋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4

本文著录格式:熊琪,李拉,李晓娟.融合教育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4,(10):26-33.

全文下载融合教育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pdf

 

成果简介

融合教育教师是推动特殊儿童接受公平、适宜教育的关键力量,其职业心理健康直接影响融合教育质量。当前,我国融合教育教师普遍面临付出与回报失衡的困境,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阻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推进融合教育从普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源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育成效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聚焦融合教育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并引入未来时间洞察力作为中介变量,旨在揭示职业倦怠的深层成因。通过对584名融合教育教师的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61.6%的教师存在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接近中等水平,且失衡程度与教龄、职称显著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失衡与倦怠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0%。研究提出从优化教师工作负担分配、完善物质与精神回报机制、增强职业规划能力三方面入手,降低职业倦怠风险。成果为教育部门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学校优化教师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融合教育教师心理干预体系的构建及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理论支撑,助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实现。

本期封面


期刊介绍: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1994年创刊,现为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教科院心理与特教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我国特殊教育领域核心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期刊以特殊需要人群以及相关教师、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家长和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所刊载的文章主要反映我国特殊需要儿童心理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主要征集研究特殊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各领域的实证研究、综述、教学改革研究等,栏目设置有:新思想指引新征程、全纳教育研究、视力障碍研究、听力障碍研究、孤独症研究、言语障碍研究、学习障碍研究、情绪与行为障碍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特殊教育师资研究、比较特殊教育研究

投稿方式(网址):https://zgtsjy.cnaes.edu.cn/2025年期刊已正式启用在线投稿系统,为唯一投稿渠道)

微信公众号: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简介:

熊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特殊儿童行为管理。多次担任南京市和江苏省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专家,主持教育部青年课题、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特殊教育》《教育探索》《外国教育研究》《现代特殊教育》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熊琪 倪盈盈  审核/张伟锋)